地主批斗大会的起源:谁是始作俑者?

地主批斗大会的起源:谁是始作俑者?

1948年,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进攻豫皖苏区,国军发动豫东会战,徐州“剿总”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濮阳及两翼地区发起进攻。此时,毛主席指示粟裕:有计划地限期攻占淮海地区要点,并可“煽动地主缴纳粮款”。

粟裕接到命令后,随即要求华野各纵队及有关地方党组织,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动群众,组织农村贫雇农“诉苦会”,并开“斗争地主大会”,没收其粮食作为军粮,组织群众配合部队打击反革命分子。这是土地改革运动在军队的体现。

1949年,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,将土地改革定为“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必须首先执行的一项基本政策”。在“诉苦”“斗争”的基础上,迅速开展土地改革,务必使农民得到土地并保住胜利果实。

从那时起,各大区、省、县到村,纷纷召开批斗地主大会,控诉地主恶行,迫使其低头认罪。

1950年6月,中共中央发出了《关于土地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》的指示,内容主要是坚决镇压反革命分子,肃清反革命武装,使农村贫雇农牢固地掌握政权,巩固和发展土地改革的果实。

在指示中也指出,必须严禁各种变相的虐待地主的行为;严禁拷打和侮辱地主;不得随意捕人;地主的不法行为,应该通过群众和法律制裁,以教育其向劳动人民学习。

然而,在具体执行过程中,一些地方干部和群众违背了中央的指示,对地主采取了不适当的斗争方式,如打骂、侮辱、甚至杀害地主。这种过激行为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,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。

标签:批斗地主,土地改革,粟裕,毛主席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