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15:消费者的“打假狂欢”

3.15:消费者的“打假狂欢”

3.15的由来

1962年3月15日,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《消费者利益保护咨文》,提出消费者的四项权利,即安全权、了解权、选择权和申诉权。1983年,国际消费者联盟正式将3月15日定为“国际消费者权益日”。

3.15的意义

3.15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包括:

  • 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
  • 督促企业规范经营
  • 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
  • 维护市场秩序
  • 历年经典打假案例

    1995年:曝光“瘦肉精”事件

    央视曝光河南安阳某养猪场使用瘦肉精喂养生猪,导致市场上流通的猪肉含有瘦肉精残留物,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。

    2006年:揭秘“毒奶粉”事件

    央视曝光安徽三鹿集团的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,造成数万名婴儿患上肾结石和肾衰竭。此次事件震惊全国,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大关注。

    2012年:整治“山寨手机”乱象

    工商总局联合公安、通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,打击生产、销售山寨手机的违法行为,使市场上山寨手机数量大幅下降。

    2018年:曝光“医美乱象”

    央视曝光部分医美机构资质不全、使用假冒劣质材料、夸大宣传等乱象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整治。

    2023年:持续打击“虚假宣传”

  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关于规范广告代言活动的指导意见》,严厉打击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行为,保障消费者权益。

    标签:3.15,国际消费者权益日,打假,消费者权益,市场秩序,食品安全

    > 同类文章:

    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    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