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的来历
远古时期:祭祀祖先的“寒食节”
清明节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“寒食节”。相传,春秋时期,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,跟随他的一位忠臣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。为了报答介子推,重耳复位后赏赐了他一块封地,但介子推坚辞不受,带着母亲隐居到绵山。
重耳派人召介子推回朝,但介子推不愿出山。重耳无奈,下令放火烧山逼他出来,没想到大火蔓延,介子推和母亲都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。
为了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每年三月初三禁火,一天只能吃冷食,称为“寒食节”。
唐代:寒食节与踏青节的结合
唐代时期,寒食节与踏青节逐渐融合。踏青节原本是一个在春分前后,人们外出踏青、赏花的节日。唐玄宗时期,将寒食节延长为三天假期,人们既可以扫墓祭祖,又可以出门踏青。
宋代:寒食节更名为“清明节”
宋代,官方正式将寒食节更名为“清明节”,并规定为三天假期。清明节除了扫墓、踏青之外,还增添了插柳、荡秋千等习俗。
近代:清明节的变迁
近代以来,清明节逐渐失去了寒食节的含义,成为人们缅怀先人、表达孝心的节日。新中国成立后,清明节被定为法定假日。
标签:清明节,寒食节,介子推,晋文公,踏青节,宋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