烽烟尽处,河山犹在

烽烟尽处,河山犹在

烽烟尽处,河山犹在”,出自于北宋苏轼3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——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。这首诗是苏轼被贬到密州不久,应当地太守王巩之邀,陪同他一起出猎时所作。因此,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身处逆境,却依然乐观豁达,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
“烽烟尽处,河山犹在”,这句话乍一看似乎很容易理解,但其实它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

烽烟是一种古代用来报警的工具,当有战争或灾祸发生时,人们就会燃放烽烟以示警报。因此,“烽烟尽处”就意味着战争或灾祸已经结束,和平与安宁即将到来。

河山是指山河大地,是指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。“河山犹在”就意味着我们的家园仍然存在,我们仍然拥有生存和生活的空间。

因此,“烽烟尽处,河山犹在”这句话的含义就是:虽然战争或灾祸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,但我们仍然要坚强地活下去,因为我们的家园还在,我们的未来还在。

这句话也告诉我们,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,我们不能轻易放弃,一定要坚持下去,因为只要坚持下去,就一定能够看到希望。

标签:烽烟尽处,河山犹在,苏轼,逆境,乐观,豁达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