聂元梓:与“文革”相伴一生的“北大才女”
聂元梓的生平
聂元梓,1921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。她从小聪明好学,于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。在校期间,她积极参加学生运动,是当时校内的风云人物。
1950年,聂元梓毕业后留校工作,先后担任北大校工、党支部书记、团委书记等职务。
“文革”中的聂元梓
1966年5月25日,聂元梓联合其他六人贴出大字报《宋硕、陆平、彭珮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?》,揭开了“文化大革命”的序幕。
随着“文革”的深入,聂元梓成为中央文革小组成员,并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、革委会主任。她积极参与并宣扬“文革”理论,成为“文革”的符号人物。
“文革”后的聂元梓
“文革”结束后,聂元梓被撤销一切职务,并被开除党籍。1983年,她因“诬告陷害林昭”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。
1992年,聂元梓保外就医。此后,她一直过着低调的生活,很少公开露面。
聂元梓的家庭
聂元梓与工程师赵度舒结婚,育有两个儿子。
评价
聂元梓的人生充满争议。她既有理想主义的一面,又有极端的一面。她的行为对“文革”产生了重大影响,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。
标签:聂元梓,文革,北大,大字报,中央文革小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