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不思蜀,谁是那个沉迷享乐的“蜀王”?

乐不思蜀,谁是那个沉迷享乐的“蜀王”?

“乐不思蜀”这个成语出自于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。故事的主角就是蜀汉后主刘禅,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最后一位皇帝。

话说公元263年,魏国大军攻破蜀汉首都成都,刘禅投降了魏国。魏国皇帝曹魏为了安抚刘禅,把他迁到了邺城,并封他为安乐公,给了他豪宅、美酒、美女,一切享受都应有尽有。

刘禅到了邺城,面对着舒适的生活,很快就沉迷于享乐之中,忘记了自己曾经是蜀汉的皇帝,也忘记了蜀汉的灭亡。

有一次,曹魏的官员问刘禅:“你在蜀汉的时候,快乐吗?”

刘禅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此间乐,不思蜀也。”

这句话的意思是,我现在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,一点儿也不想念在蜀汉的日子。

于是,"乐不思蜀"这个成语就诞生了,用来形容一个人沉迷于享乐,忘记了本来的责任和目标。

其实,刘禅的这句话,一方面反映了他自己对现实的麻木和逃避,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魏国对他的笼络和控制。

刘禅是一个复杂的人物,他既有作为帝王的懦弱,也有作为人的无奈。他最终选择投降,也是无奈之举。

然而,他的“乐不思蜀”却成为了后人用来形容那些沉迷享乐,忘记责任的人的代名词。

标签:乐不思蜀,刘禅,蜀汉,三国,历史,成语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