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才
天,指的是天空和宇宙,是人类生活的大环境。中国古人最早的天文记录,可以追溯到《尚书·尧典》。尧典讲述了尧年间四次观测天文的记载: 岁(年的总称) 、月(历法的总称) 、日 (日食总称)、 星辰 (行星、彗星) 。显示了在公元前21世纪晚期的中国已掌握了历法,观测到了早期的日食,可以判定出了岁、月、季、朔,就可以制订出历法。《尧典》中还有一句:“允执厥中”。意即抓住了中和之道。中和之道,可理解为一切合理、适中的活动。此即天地之策,阴阳之中。日月之复,精气凝合。在天为一天,在地为一年,在人为一生。
地,指的是陆地、山川、河海等,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。我们的直觉,我们的经验,往往会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把脚下的地面看作是稳定的。但从科学和哲学的角度来看。我们的脚底下,整个地球其实根本算不得稳定。
天地有了人,才有了生命与灵性,所以人被认为是三才之灵。人,又叫万灵之长,是指在世上生存的生灵,包括动物、植物和人类。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,也有最复杂的情感,所以被认为是三才中最灵性部分。
三才里,天在上、地在下,人居于天地之间。三才在思想观念中被认为是天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称,被视作是宇宙中最大的结构单位,是天地人三者结合一体、协调运作的整体。三才既是物质的,又是精神的,既是指宇宙万物,亦包括社会人文。三才的思想,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。它影响了中国的哲学、宗教、艺术、文学等各个领域。
标签:三才、天、地、人、宇宙、陆地、山川、河海、生命、灵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