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承天寺夜游赏析
《记承天寺夜游》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。一个中秋之夜,苏轼与友人相约来到承天寺赏月。文章开篇便点出时间和地点,营造出中秋佳节的热闹气氛。
文章的主体部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承天寺的夜景。苏轼通过敏锐的观察,捕捉到寺中“月出皎洁,光辉披地”的壮观景象,再现了中秋之夜的月色之美。“浮光跃金”的庭院、“四顾寂寥”的塔影,“上下天光,一明月影”的池中倒影,无不展现了寺中静谧安详的氛围,令人心旷神怡。
除了景物的描写,苏轼也抒发了个人感悟。面对满天的月色,他感叹人生短暂,有如“客”一般匆匆而过,而“月”却永恒不变。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”的比喻,道出了他对人生渺小和宇宙浩瀚的思考。
文中,苏轼还引用典故和诗句,增强了文章的内涵和意境。他以“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”来比喻自己的处境,表达了虽遭贬谪,但仍心系家国的情怀。而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一句,则饱含了对亲友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期盼。
标签:苏轼,承天寺夜游,中秋,月色,人生感悟,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