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败垂成:一步之遥,功亏一篑
“功败垂成”是一个成语,通常用来形容眼看就要成功了,却因意外因素导致失败。它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。
话说晋国有位大夫叫士会,跟随晋襄公一起讨伐郑国。在战争中,士会身先士卒,奋勇杀敌,立下赫赫战功。然而就在郑国都城城墙将要被攻破,胜利在望之际,士会却中了一箭,倒在了城下。
临终前,士会对晋襄公说道:“臣子未能攻入城池,功败垂成,实乃臣之过啊!”晋襄公听了之后十分痛惜,下令厚葬士会。
从这个故事中,“功败垂成”一语便流传了下来。它比喻一件事情已经进行到最后关头,却因为一点小失误而前功尽弃,令人扼腕叹息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用到“功败垂成”这个成语。比如,当你做了一份十分重要的工作,眼看就要完成了,却因为一个不小心出错,导致所有努力付诸东流,就可以说“功败垂成”了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功败垂成”并不要求事情已经完全失败,而是指因小失误而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。所以,如果一件事情虽然没有达到预期,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就不能算是“功败垂成”。
标签:功败垂成,左传,士会,晋襄公,春秋时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