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乡愁”作者的灵魂深处

“乡愁”作者的灵魂深处

朱自清,原名自华,号秋实,浙江绍兴人,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、诗人、学者。1898年11月22日生于扬州,1948年8月12日卒于北平。191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,1916年毕业后赴美留学,1922年回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。朱自清的作品清新隽永、朴实无华,擅长通过细微的观察和细腻的笔触,将生活中的平凡事物描绘得生动感人。他的代表作有散文集《背影》、《荷塘月色》、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等。

“乡愁”是朱自清1934年所写的一首诗,这首诗共分为四节,每一节都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

第一节:“小时候,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,我在这头,母亲在那头。”这一节诗句,写出了诗人儿时对故乡的思念。那时,诗人身处异乡,只能通过邮票来传递思念之情。小小的邮票,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。

第二节:“长大后,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,我在这头,新娘在那头。”这一节诗句,写出了诗人青年时代对故乡的思念。那时,诗人已经长大成人,即将远行他乡。他只能通过船票来寄托思念之情。窄窄的船票,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浓浓爱意。

第三节:“中年后,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,我在这头,父母在那头。”这一节诗句,写出了诗人中年时对故乡的思念。那时,诗人的父母已经去世,他只能通过坟墓来寄托思念之情。矮矮的坟墓,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哀思。

第四节:“老年后,乡愁是一碗淡淡的粥,我在这头,儿女在那头。”这一节诗句,写出了诗人老年时对故乡的思念。那时,诗人已经垂垂老矣,他只能通过一碗粥来寄托思念之情。淡淡的粥,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绵绵思念。

朱自清的“乡愁”是一首感人肺腑的诗歌,它通过对不同时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描写,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。这首诗语言优美、意境优美,令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。

标签:乡愁,朱自清,散文,回忆,故乡,思念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